Thursday, August 21, 2008

四圣谛──苦集圣谛 (第一堂)

(1)
应循所邀讲的题目四圣谛,今天的开示是有关第二圣谛──苦集圣谛──的三堂开示的第一堂。

(2)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开悟后生起的念题。佛陀解释 :
「因此我思惟:
『我所证悟的这个法深奥、难见、难懂、宁静、殊胜、只依靠推理不能证悟、微细、当由智者体验。
然而,世人乐于家庭、取乐于家庭、取悦于家庭。这些人很难知见此法,即依缘之缘起 。
也很难知见此法,即诸行止息、一切执着断除、贪爱尽毁:离欲、灭尽、涅盘。
如果我教法,其它人将不会明白我,这将会导致我疲累,为我带来麻烦。』」

(3)
佛陀因此颂了一首偈:
「『对于我以前亦觉得甚难达到之法,就别再想要教了,因为它不能被那些活在贪欲与瞋恨中的人了

知。那些被贪欲与瞋恨蒙蔽之人将无法透视此深奥之法,因为它逆着世俗之流前进、微细、深奥且甚

难知见。』
如此思惟之下,我的心倾向于不做,而不是倾向于教法。」
刚开悟的佛陀思惟我们的心境,而决定教法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

(4)
然而,幸亏有位睿智的梵天神从梵天界下来,请求佛陀以佛眼观察世间,观察世间的确有些有情能够

了解佛法:有些了解比较多,有些了解比较少。佛陀即以佛盼观察世间,见到这是真的,接着他宣布



不死之门已为他们而开,
且让具耳者展露其信心。

(5)
如果有耳朵,但却只以一只耳朵来听,我们的信心只有一半而已,我们也透过不真诚的话语来展露自

己的信心。如果我们以双耳聆听,如果我们是全心全意的佛教徒,我们将会透过真诚的修行来展露自

己的信心。这是说我们不单只遵循佛陀的教导,也真诚地致力于了解深奥的佛法(真诚地致力于不随

波逐流)。虽然还可能乐于家庭,我们却也真诚地致力于乐于佛陀分析与解释的正法、深奥的真理、

四圣谛。

(6)
上一回我们探讨了第一圣谛──苦圣谛。苦圣谛易于明白,因为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之苦:我

们都在某个程度上知道苦圣谛。
接着,当我们观察世间,就可以见到我们的生命就只是在尝试克服苦圣谛而无他。我们努力工作赚钱

,以便能够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以及在需要时能够去见医生或住医院来克服老、病、死的痛苦

。举例而言,看一看我们的四周,就可看到汽车,透过汽车我们能够很快地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

方。驾车可以驾得既舒适且顺畅,因为科学家发现了舒适的车座、橡胶轮胎、弹簧,工程师也确保道

路平坦。驾车时,我们看到每一个地方都有广告,因为有人想要我们买他们卖的货物,以便他们也能

够赚钱来尝试克服痛苦。在世界各地,每一类的科学家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们克服痛苦的更佳方法。

甚至有些科学家尝试找出导致老化的化学元素,因为他们想要创造能够防止老化与死亡的疫苗,以便

我们从十六岁起就能够保持永远青春与美丽。
这一切都是在尝试透过摆布色法世界来创造涅盘之寂静:色法世界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依靠而活的

色法。我们尝试停止老、病、死,也尝试确保只见到所喜欢的影像、只听到所喜欢的声音、只嗅到所

喜欢的气味、只尝到所喜欢的味道、只感到所喜欢的触觉及只拥有所喜欢的受、想、念头、回忆等等



(7)
这种方法有效吗?是否一切地方都和平与快乐?在世界上及在我们心中?不。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说它

有效(许多愚人都这么说)。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说它可能有效(许多愚人都这么说)。现代科学不断

地承诺,以权威来说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令人惊叹的「进展」。然而,当我们向四周一看,很难看

到现代生活是和平或令人愉悦的。永远都有(或大或小的)的战争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在国内、在

人与人之间、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在国会里、在家里及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由于现代科学与政府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个自大狂的独裁者或民选的总统释放摧毁世界的力量。也因为现代

科学,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受到污染,我们所吃的食物已经受到污染,出现越来越多所谓的不治之症

,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受到科技控制、越来越复杂。
(8)
就举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及手机来说,看一看它们如何干扰及控制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永远不

会独自一个,永远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也永远没有时间省思,因为科技这个上帝命令我们崇拜它。

现代人的定力持继时间越来越短,现代人在学校里、在大学里及从其媒体导师那里学来的越来越琐碎

且无谓,因此现代人的思想、兴趣及话题越来越肤浅,也越来越无用。
为什么这样?因为现代人所发的问题都是错的,现代科学所给的答案也全是错的:这一切都陷入了至

好琐碎、至坏无谓科技与科学的罗网。

(9)
有一次,有一位名叫摩罗迦子的比丘也发了这一类问题 。他要求佛陀向他宣布:世界是否永恒、自我

是否与色身相同等等。他说除非佛陀向他宣布这些事,否则他就要还俗。佛陀就告诉他,佛陀永远不

会向任何人宣布这些事,即使直到该人死了。佛陀给了一个譬喻:
「摩罗迦子,假设有个人受到毒箭所伤,而他的朋友、同伴、族人及亲戚带了一位外科医生来医他。

如果该人说:『我决不让这位外科医生拔出这枝箭,除非我知道伤我之人是皇族、婆罗门、商人或工

人……除非我知道伤我之人的名字及族姓……除非我知道(他)是高、是矮或是中等……除非我知道

(他)是黑、是褐或是白……除非我知道(他)住在这样的村庄、市镇与都市……除非我知道该弓是

长弓或叉弓……除非我知道(等等)。』
直到该人死了,该人也不会知道这一切。」

(10)
佛陀接着解释:
「无论是有『世界是永恒的』的见解,还是有『世界不是永恒的』的见解,都一样有生、老、死、愁

、悲、苦、忧、恼,以及当下我所教的它们之灭尽。」

无论我们相不相信世界是永恒的,都一样有第一圣谛,即苦圣谛,以及帮助我们克服痛苦的佛陀之教

法。

(11)
佛陀接着说:
「因此,摩罗迦子,当记我没有宣布的为没有宣布,以及我已宣布的为已宣布。
什么是我没有宣布的?我没有宣布『世界是永恒的』。我没有宣布『世界不是永恒的』。(等等)为

什么我不宣布它?
因为那是无益的,不属于梵行生活的重要因素,不能导致厌离、离欲、灭尽、寂静、亲证智、证悟、

涅盘。
这是为何我不宣布它。」

换句话说,佛陀不回答琐碎或无谓的问题。

(12)
佛陀接着说:
「什么是我已经宣布的?
我已经宣布「这是苦」。
我已经宣布「这是苦集」。
我已经宣布「这是苦灭」。
我已经宣布「这是导向苦灭之道」。
为什么我宣布它?
因为那是有益的,属于梵行生活的重要因素,能导致厌离、离欲、灭尽、寂静、亲证智、证悟、涅盘


这是为何我宣布它。」

佛陀已经宣说了四圣谛。它们回答了与我们的生命的长远利益有关的问题。

(13)
现代比丘可能会向佛陀说:「除非世尊告诉我今年宗教会议的情形、这一季最时尚的颜色、在曼谷最

出名的旅游胜地、阿玛逊森林里的大水蟒的生活、为什么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面、有关今年最佳足球员

的生活的意见、美国最新的总统丑闻、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有关艾滋病的报导、麦当劳最新的促销、

这个星期的二十大排行榜、谁是温布尔登的前十名种子球员、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否则我就还俗。」
这些是我们礼拜的报纸、收音机及电视机所回答的问题种类。我们以为把珍贵的人生花在问这种问题

能够为我们带来快乐与智慧。在这期间,我们继续盲目地生死轮回:一时生为天神,一时生为人、一

时生为鬼或动物,或投生到地狱里等等。
如何才能睁开我们的眼睛?首先必须了解(有勇气去了解)有苦:第一圣谛。接着,我们需要运用自

己的心来分析为什么会有苦:问有益的问题。

(14)
当菩萨坐在菩提树下时,他就问了有益的问题。首先,佛陀解释 :
「诸比丘,在我证悟之前,当我还是一位(未证悟的)菩萨时,我想:『唉,世人已经陷入困境,因

为他们出生、老化、死亡;死后他们又再投生,然而他们却不了解(如何)脱离老死(领导)之苦。

』」

菩萨领悟到有苦。接着,他领悟到如果要克服痛苦,他就必须不问愚蠢的问题:他必须问有益的问题

。只有这种问题才能带来有益的答案。

(15)
菩萨的第一个问题是:「老死因何而生?什么是老死的原因?」
佛陀进一步解释:「接着,诸比丘,生起了如理作意,以及透过智慧而领悟):『老死因生而生;生

是老死的因缘。』」
生是生为人、天神、饿鬼、动物等等,以及产生诸蕴与诸处:对于我们就是五蕴(色、受、想、行、

识)及六处(眼、耳、鼻、舌、身、意) 。这非常直接:要有花枯萎死亡,就必须先有花蕾;如果要

我们遭受老死之苦,就必须先有生。即使是一只蚂蚁的老死也都需要该蚂蚁先出生。

(16)
菩萨的第二个问题是:「生因何而生?什么是生的原因?」
他接着领悟:「生因有而生;有是生的因缘。」

(17)
佛陀接着解释 :「有三种有:(一)欲有;(二)色有;(三)无色有。」
这也很直接 。我们会存在是因为某些业,那就是业有。透过善行(例如持守五戒、布萨八戒、布施及

拥有正见),我们来到六个欲界天之一或人间;透过恶行(例如杀生、偷盗、妄语及拥有邪见),我

们来到饿鬼界、动物界或地狱。它们都是欲有,因为它们都受到欲欲驱使,是在由色、受、想、行、

识这五蕴组成的欲界里。然而,透过培育慈、悲、喜、舍而达到禅那,我们则会来到梵天界,即色法

非常微细的色界,在该界只有乐 。透过培育无色禅,我们就会来到无色界;此界更为殊胜,因为在该

界里没有色法,只有名法。
对于这些有关其它界的事实,我们可以透过第四禅之光去检查在我们上下的生命界里的有情来证实。

当然,如果培育了天眼通就非常容易看到这些有情。

(18)
菩萨的第三个问题是:「有因何而生?什么是有的原因?」
他接着领悟:「有因取而生;取是有的因缘。」

(19)
佛陀解释:「有四种取:(一)欲取;(二)见取;(三)戒禁取;(四)我论取。」
第一种取的原因是邪见,也就是我见,也称为身见。有一次,有一位比丘问佛陀身见如何产生。佛陀

解释 :
「在此,比丘,无知的凡夫 不尊敬圣者、不善于圣法、不受训于圣法不尊敬真人、不善于也不受训于

他们(真人)之法,视色为我,或视我为拥有色,或视色为在我之中,或视我为在色之中。」

佛陀解释,这种无知的凡夫也以这四种方式看待受、想、行、识(一共有二十种身见)。这是为何佛

陀说「五取蕴」:无知的凡夫执取五蕴为我。

(20)
举例而言,我们视自己的身体为我。我们的身体年轻与健康时,我们快乐,心想:「我美丽又高尚」

,因而轻视身体衰老染病之人:就看一看人们如何每天疯狂地练健身操、举重、踏脚车及绕着圈子跑

。我们的身体衰老或染病时,我们不快乐,心想:「我不美丽又卑贱」,因而嫉妒身体年轻健康之人

:这是对青春、健康与寿命的骄慢。
男人们也同样因为身见而想:「我是男人、气概刚强、有原则与理智:比女人优越。」女人则想:「

我是女人、体贴、柔和、直觉力强:比男人优越。」同样地,由于身见,北美人与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现代文化优越,而轻视亚洲人,亚洲人也同意他们的见解,因为亚洲人认为自己的古代文化既落后且

卑劣:包括佛法。因此,由于身见,亚洲人愉快地礼拜民主、自由贸易、消费学、现代科学、现代医

学及现代科技这些外来的神,甚至礼拜北美与欧洲学者及「佛教徒」对佛法的现代扭曲见解。同样地

,有些比丘持守戒律,因此感到优越;也有些比丘视自己为拯救一切有情及非有情,因此感到优越。

同样地,狗视自己为其主人的屋子与庭院里的至上统治者,八哥则视自己比在自己统治范围内的其它

一切有情更优越。

(21)
身见也意指虽然我们说自己相信会投生到其它界,但事实上却相信死后我们就会灭尽(断见,这就是

唯物见,也就是现代科学之见。关于这一项,佛陀解释 :
「在此,有沙门或婆罗门宣说且执持此见:『由于这个我是色,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

,是父母的结晶,身体毁坏分解时,它就灭尽无遗,死后不再存在。』」

现在我们可能会说有些现代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及生物学家认为元素远远多过四种,而且专长基因学

的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身心就只是由父母而来的物质产品罢了:基因学家认真地认为可以透过基因工

程达到不死。当然,唯物见的愚痴是无始的。
如果我们的见解是唯物见,我们就会执取享乐见,认为至上的快乐是满足我们的感官,当然这也是现

代正统信仰。佛陀解释享乐见 :
「在此,有沙门或婆罗门宣说且执持此见:『在这个自我受到提供与具备五欲之乐、取乐于它们的程

度上,如此该自我当下体证涅盘。』」

享乐见也是欲取。我们的欲取就是佛陀开始时不想教法的原因,记得吗?──世人乐于家庭、取乐于

家庭、取悦于家庭。

(22)
身见也能产生我慢,接着还有见取。我们执取种种政治见解,例如认为虽然男人与女人不一样,人们

却不应该看、想或说有什么差异,因为这是不民主的;杀死胎儿是慈界的民主行为;受到媒体摆布的

大多数人说是好及正确的就是好及正确的。我们执取的见解包括认为佛陀并非真正觉悟了,而佛陀的

许多教法已经不适合现代,所以我们不需要遵从其劝导。我们甚至执取欧洲历史学家与语言学家的历

史见解与理论,而宣布如果要证悟涅盘,我们就必须排除多数几千年前传承下来的深奥巴利圣典;我

们依自己归依佛、依自己归依法、依自己归依僧(历史上的佛、法、僧已经被观念化及民主化到被人

遗忘了。)。
(23)
身见也能产生常见。佛陀解释这种邪见 :
「在此,有沙门或婆罗门宣说且执持此见:『我与世界是永恒的,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东西,就好像山

峰一样,稳固如柱子。这些有情四处闯、轮转、死亡又重生,但这依旧是永恒的。』

这种永恒的我与世界拥有许多名称,例如灵魂、大同心识或本心。为了净化这永恒的我,因而产生了

戒禁取。

(24)
戒禁取见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种呈现方式。我们给予及接受「祝福」(例如洒圣水或把身体浸泡在圣水

里);我们重复地念神咒许多遍;我们算命、解征兆、看风水;我们只吃某些食物(例如不吃猪肉,

或只吃素食),或只吃以某种方式准备的食物,或断食;我们过份地礼拜舍利子、圣像与佛塔;绕着

它们走又顶礼许多次,或花了很长的时间等等;我们为它们标上神奇的力量,我们也制造且穿戴神奇

的护身佛牌等等。我们甚至从事非常复杂的密教仪式与禅修,涉及一大堆神奇的天神,这些天神将会

帮忙净化我们,然后在瞬息之间把我们带到既永恒且极乐的神奇世界。也有更加离奇的损毁外形仪式

(割包皮、刺青、打烙印、弄疤痕等)、自我折磨(躺在刺上等等),以及甚至更加离奇仪式:走在

炽热的火炭上、爬刀梯、用尖锐的铁枝刺穿双颊、把有钩的铁链钩住背肉来拉花车等等。最离奇的则

可能是现代保养身材教的许多仪规(以过多且愚味的运动来折磨自己:这对民选的总统的时尚形象来

说非常重要),以及运动教的仪规(举例而言,奥运会如今简直是一场非常庄严的宗教仪式,参赛者

及全世界观众都很尊重地遵从它)。


正如佛陀在《迦拉麻经》里所说,我们不应该只因为仪式是仪式就执取或排斥它们,反之应该依它们

的本质来判断。因此,有些仪式与正见相应,有些仪式则与邪见相应:其差别在于动机。举例而言,

比丘生活里有许多仪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产生清净且有恭敬心的身、语、意作为。
当我们实行拥有善的目的与动机的仪式时,该仪式即与正见和智慧相应。举例而言:
顶礼佛像或比丘的仪式。(基于恭敬佛陀、其智慧及其教法。)
受三归依的仪式。
受五戒或八戒的仪式,以及五戒或八戒这些条规。(该仪式增强我们的定力与决心;持守戒

规的业则带来无悔与安全。)
供花与香(甚至是食物)给佛像的仪式。(基于恭敬佛陀、其智慧及其教法。)
忆念佛法僧三宝的仪式。(举例而言,有些人用念珠来帮助自己的心重复地专注于佛陀的特

质。)
严肃的诵念佛陀教法的仪式,而且明白所诵的含义,或者运用诵念来观想花之无常、食物的

可厌性、水之清净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盲目地做这些(例如盲目地念佛陀的名字),又怎么会有正见与智慧?当然,有的只

是更多的邪见,如果我们认为只是透过仪规就能够证悟涅盘(考试及格或改善生意)。


同样不符合正见的仪式是比丘有旋律地念诵,而且有伴奏音乐(整个夜晚透过扩音器把念诵的声音传

遍郊外),以及狂野鼓声、烟花、闪光灯、舞蹈、杂技等等 。把这种欲乐狂欢包含在礼敬无量佛、圣

法与圣僧伽里并不虔诚,也不高尚。佛陀时常说,当比丘们不能依比丘的身份适当地行止时:它不能

激发无信者的信心,也不能增长有信者的信心 。这怎么能够呢?它就像是村子里的同乐会或马戏团:

心中充满五欲,而不是佛法。这是一种肯定能够毁灭佛教的方法。

(25)
为什么有这种疯狂?
这就是菩萨的第四个问题:「取因何而生?什么是取的原因?」
他接着领悟:「取因爱而生;爱是取的因缘。」

(26)
佛陀称贪爱为苦的原因(苦集),也就是第二圣谛。佛陀解释 :
「这是苦集圣谛:
它是产生(具乐欲的)新有的爱,以及取乐于这个那个;换言之:(一)欲爱;(二)有爱;(三)

无有爱。」
(27)
佛陀解释,它们以六种方式呈现 :「有六种爱:(一)色爱;(二)声爱);(三)香爱;(四)味

爱;(五)触爱;(六)法爱。这变化出十八种爱。

(28)
什么是取与爱之间的差别?圣典解释 :
爱是渴爱还未获得的东西,犹如盗贼在黑暗中伸出其手;
取是执取已经获得的东西,犹如盗贼执取其目标。

(29)
爱是透过六处渴求所喜欢的东西:透过眼渴求所喜欢的景色、透过耳渴求所喜欢的声音、透过鼻渴求

所喜欢的气味、透过舌渴求所喜欢的味道、透过身渴求所喜欢的触觉、透过意渴求所喜欢的受、想、

念头、观念、记忆、情绪、意愿等等。因此,爱是第一种不善因──贪。
正如之前所解释的,欲爱因享乐之身见产生,这种见解就是相信满足我们的感官是至上乐,因为我们

认为死时一切都会灭尽。因此,我们乐于家庭、取乐于家庭、取悦于家庭。这也就是现代科学与科技

的见解,也是有「进步与发达」的宗教与教条的原因。

(30)
「进步与发达」被说成能够导向天堂,因为事物都变得「更容易」及「更快速」。我们把事情做得更

快速,赚更多的钱,也就是说我们有更多获得欲乐的方法,也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欲乐。因此我们有越

来越多的电具来帮我们做日常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依赖资源与科技来发出昂贵的电,也就是说

我们必须赚越来越多的钱)。在热带,我们有风扇与空调来克服热气,在受到电缆与电线围绕、有玻

璃窗的水泥建筑物里生活与工作的热气。我们吃一大堆快餐与速饮(快速地生产、快速地饮食、快速

地消化,因为几乎没有营养)。我们以电话(没有时间写信)及电邮(上网的时间就是钱,所以没有

时间完整地思考,没有时间写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字、语法、标点符号等等)达到快速通讯。

(31)
「进步与发达」被说成能够使得生活更加舒适:给老人住的老人院、给病人住的医院、给死人停放的

殡仪馆,以便藏起老、病、死这些不美丽的事实;越来越多的香水、化妆品、美发工业及越来越不得

体的时装,以便激起欲念与我慢;无谓且时常下流、使得人心懈怠又肤浅的电视娱乐(没有教育性的

新闻、愚蠢的肥皂剧、无谓的运动、音乐、表演等等);以及计算机游戏(例如战斗游戏)等等。
为了看来进步与现代,我们穿不适合热带的衣服(例如人造布料、领带、长裤与包鞋),或穿不得体

的衣服(例如短裤、无袖衣、暴露的衬衫)。
为了保持对欲乐的疯狂及烦躁之渴求继续前进,也就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广告工业,以激起我们对这些

东西越来越多的渴爱,以便我们买得越来越多,以便被神圣化的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增长,以便全体选

民有理由再选该政府。没有人说一句有关现代生活越来越大的迷惑与痛苦:现代「进展」与压力及痛

苦并进。

(32)
「进步与发达」的模范或许是舞厅。那些身为(或将会是)父母的人(这些人投票,也可是被投票的

对象)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花在受舞厅到毒品与酒精控制的几个小时里,在黑暗、挤满人、开着闪光

灯、被着音乐的舞厅里无谓地手舞足蹈:有时候那些音乐只是透过电子产生的重击声,有些配着刺激

欲念与情绪的歌词。那音乐实在响得珍贵的意根及语根不能运作。这纯粹是渴求物质的感受(声音)

与动作(手舞足蹈):渴求比动物世界更黑暗的心之黑暗。迪斯科舞厅滋生由于过份地渴爱身体触觉

而产生的现代无谓滥交,因而产生了最现代的病──艾滋病。这种不净的身、语、行作为无可避免地

导致自卑、甚至自恨则是不必再说的了。

(33)
这种疯狂不单只是由身见产生,而且还强化它:政府及其全体选民认为这种所谓的进步与发达是精密

与上等的象征。穿沙龙与凉鞋的男孩如此穿着很舒适、得体且便宜,但他还是嫉妒穿着高级服装的男

孩:热、贵又不得体的牛仔裤;又热又贵的篮球鞋。高级的还有消磨掉智能的电视机、地狱式的迪斯

科舞厅、坐在麦当劳里吃非常贵的不健康食物。

(34)
第二种爱是有爱,这是由呈现为常见的身见产生。由于爱是取的原因,因此有三种有爱:(一)欲(

有)爱;(二)色(有)爱;(三)无色(有)爱。

(35)
欲有爱的身见使得我们认为自己的人生将会永存。它是一种微细的爱,因为如果有人问我们,我们将

会抗议:「当然我不认为东西会永存!」然而,由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只是概念性的,事实上我们不

知不觉地相信我们的青春、健康与寿命是永恒的,相信我们的父母、伴侣、朋友、子女等将会继续健

康地活着等等。我们也认为我们的幸运(或恶运)将会持续,相信我们的惯常生活会持续等等。我们

变得怠惰自满,这肯定会使心变得更弱,而且又怎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怎么知道我们会投生到哪里



(36)
色有爱的身见使得我们渴爱我们认为是永生的色界梵天生命;无色有爱的身见使得我们渴爱我们认为

是永生的无色界生命(在该地完全没有色法)。然而,虽然在那些界里的寿命非常的长,最终也会寿

尽的一天。到时候怎么知道我们会投生到哪里?

(37a)
最后是无有爱,这是由呈现为断见的身见产生;这也称为灭爱 。这也就是唯物见(也是现代之见),

相信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自我,也相信身体死亡时,自我也随之而亡。无论是否相信生死轮回,这种

见都可以存在。

(37b)
有着不相信生死轮回的无有爱时,我们认为自我在命尽时完全灭尽。有着相信生死轮回的无有爱时,

我们认为这一生的自我完全灭尽,而在下一生的自我则是另一个人的。这两种都是身见。佛陀向一位

名叫迦叶的裸体外道解释这一点 :
「迦叶,『造作者与体验(果报)者相同』是指从开始就存在的同一个人。若人说『苦由自己所造』

,这就等同常见。然而,迦叶,『造作者是一个人,体验(果报)者则是另一人』是指人被感受所困

。若人说『苦由另一人所造』,这就等同断见。」

依这种断见,我们想:「我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我的业的善报与恶报将会由另一人去体验,而不是

我!」这种见解并非少有。

(38)
佛陀也形容执持断见者的身见为缘于身怖畏及身厌恶而产生 。其中一个由这种见产生的爱的例子是有

一些比丘修习观身不净的禅修业处时,由于缺乏智慧,他们视身为我,在厌恶其可厌之下,他们产生

了自恨而自杀了 。

(39)
自恨在现代社会里很普遍,这是无德论者受到唯物论与享乐论控制的生活无可避免的结果。举例而言

,它显现为广泛的自卑现象,更糟的是自我毁灭的暴食或厌食行为(欲爱与灭爱相互交替:这两者都

是产生自视身为我)、吸毒酗酒(渴爱心之灭尽)及最终的自杀(认为杀死身体等同杀死自我)。自

杀在「进步与发达」的社会里很常见。
现代社会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有许多堕过一次或多次胎的女人。无可避免地,她们产生了自恨,为了

克服这一点,她们为自己扭曲了事实。接着,由于好战的身见,她们不断强硬地说堕胎并非谋杀,而

是人权:一种慈悲的行为。接着,由于现代政府是民主的,显而易见的事也变成许多现代「课题」之

一,需要在国会里、在媒体等其它论坛上诸多激烈地辩论。当然,最终这种自恨与习惯性的扭曲事实

导致令人迷惑又非常明显的自相矛盾政治见解(有些是产生自妄想狂)与心之扰乱。

(40)
爱又为什么会产生?这是菩萨的第五个问题,我们将会在下一堂开示讨论。今天,请让我重复菩萨的

首四个答案来结束这一堂开示:
一、 老死因生而生;生是老死的因缘。
二、 生因有而生;有是生的因缘。
三、 有因取而生;取是有的因缘。
四、 取因爱而生;爱是取的因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