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 依三宝一定要举行皈依的仪式。这就是「三皈」的传授。「三皈」是佛法修行的入门。依南传佛法的传统,这只需要一个简易的仪式,五分钟就结束。在佛、法、僧 三宝面前,由一位具德比丘僧人主持见证,至诚皈依,我们才能得三宝的加持,这种皈依三宝仪式的传承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功能;如果随便皈依,无僧人主持 见证,事后恐怕心里会有挂碍。汉传及藏传的三皈传授仪式隆重而庄严。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接受三皈五戒,不然就不能被当作是佛教徒。假如不皈依的话,那就 说明我们对学佛还缺乏诚意。有些只肯皈依但不愿持五戒,而说只要心善良就行了,这都是缺乏诚意的借口。至于要不要做早晚课看个人的时间与精进的程度,不需 要强制。
南传皈依仪式
礼佛
男众
双足跟竖立,双手合十,作孤括形,如莲花瓣,置于胸前。
双手提至额前,双拇指触至鼻梁。
五体投地,全身扑下,双手平置地面,置于额角,
双手距离不过五寸,双足竖立 (三拜)
女众
双足跟平放,双手合十,作孤括形,如莲花瓣,置于胸前。
双手提至额前,双拇指触至鼻梁。
五体投地;全身扑下,双手平置地面,置于额角,
双手距离不过五寸,双足平放。(三拜)
礼敬三宝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
我礼敬佛陀、世尊。 [一顶礼]
法, 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
我礼敬法。 [一顶礼]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
我礼敬僧伽。 [一顶礼]
三皈(与随分)五戒
求受者跟比丘念:
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与随分)五戒
第二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与随分)五戒
第三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与随分)五戒
赞佛偈
礼敬于世尊,应供、正等正觉者。( 三称 )
三皈依
我以佛为皈依处,我以法为皈依处,我以僧伽为皈依处。
第二次我以佛为皈依处,第二次我以法为皈依处,第二次我以僧伽为皈依处。
第三次我以佛为皈依处,第三次我以法为皈依处,第三次我以僧伽为皈依处。
比丘说: 三皈已授完毕。
受戒者答 : 是的,大德!
授五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杀生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偷盗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邪淫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妄语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饮酒戒 (任何能使神志迷乱之物皆属酒类之范围)。
这就是五项应该学习持守的戒律。
比丘祝福如下:
因持戒将给你带来安乐,
因持戒将给你带来财富,
因持戒将使你达证涅盘,
故此,你(们)应该严持此净戒。
受戒者俯首回答 : 善哉。
佛说:
「人为怖畏苦,皈依趋山峦,
树林和林莽,及诸神庙堂(Cetiya)。
彼非安稳依,非最上依处,
皈依于彼处,不能离于苦。
若人皈依佛,皈依法与僧,
依于正知见,得见四真谛(苦、集、灭、道四圣谛)。
苦谛苦集谛,苦灭谛道谛,
灭苦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导至苦寂灭。
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最上,
此乃真皈依,能脱离众苦。」(南传法句经新译188-192偈)
在藏传的皈依仪式后,通常主持仪式的法师还会补充下列事项,这是值得参考的。
在誓愿三宝方面:
(1)皈依佛,宁舍生命,绝不放弃皈依。
(2)若遇任何困难或痛苦时,除了三宝外,绝不依赖其它的对象。
(3)要常向三宝和佛像、圣物等做身口意的供养。
(4)除了自己要遵守三皈五戒外,还要尽量带领别人来皈依三宝。
(5)应该早晚向十方诸佛礼敬。
在皈依三宝方面:
(1)皈依佛后,不再皈依世间或世俗的神祇,因为他们不是究竟的皈依处。世俗的神祇好比大梵天、帝释天、湿婆神、山神、鬼王等,他们自己均还在轮回当中,又如何能帮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呢?
(2)皈依法后,不应伤害众生。众生是指一切具有意识的生物。我们不应杀生或偷盗,绝不使用暴力。(吃素与否看个人的意愿,佛允许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
(3)皈依僧后,便不再与恶友为伍。因恶友令我们造恶业,而非善业。
在恭敬三宝方面:
(1)在皈依佛后,要对佛以及一切与佛有关的象征圣物恭敬,其中包括将佛像置于清净高处,并向佛顶礼、做供养等。
(2)在皈依法后,要对佛法以及一切与法有关象征圣物恭敬。甚至里面写着有关于佛法或种子字的信件亦不例外,更何况佛经或佛书。
(3)在皈依僧后,要对僧伽以及一切与僧有关的象征圣物恭敬。若在街上发现只是一小块的藏红色僧服布块,也应把它当成是僧伽的代表,而以恭敬的方式处理之。
南传皈依仪式
礼佛
男众
双足跟竖立,双手合十,作孤括形,如莲花瓣,置于胸前。
双手提至额前,双拇指触至鼻梁。
五体投地,全身扑下,双手平置地面,置于额角,
双手距离不过五寸,双足竖立 (三拜)
女众
双足跟平放,双手合十,作孤括形,如莲花瓣,置于胸前。
双手提至额前,双拇指触至鼻梁。
五体投地;全身扑下,双手平置地面,置于额角,
双手距离不过五寸,双足平放。(三拜)
礼敬三宝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
我礼敬佛陀、世尊。 [一顶礼]
法, 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
我礼敬法。 [一顶礼]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
我礼敬僧伽。 [一顶礼]
三皈(与随分)五戒
求受者跟比丘念:
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与随分)五戒
第二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与随分)五戒
第三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与随分)五戒
赞佛偈
礼敬于世尊,应供、正等正觉者。( 三称 )
三皈依
我以佛为皈依处,我以法为皈依处,我以僧伽为皈依处。
第二次我以佛为皈依处,第二次我以法为皈依处,第二次我以僧伽为皈依处。
第三次我以佛为皈依处,第三次我以法为皈依处,第三次我以僧伽为皈依处。
比丘说: 三皈已授完毕。
受戒者答 : 是的,大德!
授五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杀生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偷盗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邪淫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妄语戒
我愿学习受持不饮酒戒 (任何能使神志迷乱之物皆属酒类之范围)。
这就是五项应该学习持守的戒律。
比丘祝福如下:
因持戒将给你带来安乐,
因持戒将给你带来财富,
因持戒将使你达证涅盘,
故此,你(们)应该严持此净戒。
受戒者俯首回答 : 善哉。
佛说:
「人为怖畏苦,皈依趋山峦,
树林和林莽,及诸神庙堂(Cetiya)。
彼非安稳依,非最上依处,
皈依于彼处,不能离于苦。
若人皈依佛,皈依法与僧,
依于正知见,得见四真谛(苦、集、灭、道四圣谛)。
苦谛苦集谛,苦灭谛道谛,
灭苦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导至苦寂灭。
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最上,
此乃真皈依,能脱离众苦。」(南传法句经新译188-192偈)
在藏传的皈依仪式后,通常主持仪式的法师还会补充下列事项,这是值得参考的。
在誓愿三宝方面:
(1)皈依佛,宁舍生命,绝不放弃皈依。
(2)若遇任何困难或痛苦时,除了三宝外,绝不依赖其它的对象。
(3)要常向三宝和佛像、圣物等做身口意的供养。
(4)除了自己要遵守三皈五戒外,还要尽量带领别人来皈依三宝。
(5)应该早晚向十方诸佛礼敬。
在皈依三宝方面:
(1)皈依佛后,不再皈依世间或世俗的神祇,因为他们不是究竟的皈依处。世俗的神祇好比大梵天、帝释天、湿婆神、山神、鬼王等,他们自己均还在轮回当中,又如何能帮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呢?
(2)皈依法后,不应伤害众生。众生是指一切具有意识的生物。我们不应杀生或偷盗,绝不使用暴力。(吃素与否看个人的意愿,佛允许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
(3)皈依僧后,便不再与恶友为伍。因恶友令我们造恶业,而非善业。
在恭敬三宝方面:
(1)在皈依佛后,要对佛以及一切与佛有关的象征圣物恭敬,其中包括将佛像置于清净高处,并向佛顶礼、做供养等。
(2)在皈依法后,要对佛法以及一切与法有关象征圣物恭敬。甚至里面写着有关于佛法或种子字的信件亦不例外,更何况佛经或佛书。
(3)在皈依僧后,要对僧伽以及一切与僧有关的象征圣物恭敬。若在街上发现只是一小块的藏红色僧服布块,也应把它当成是僧伽的代表,而以恭敬的方式处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