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9, 2008

如何分辨真假僧人及供养南传出家人之指南 upekkhànanda----- 马来西亚佛教的传承

马来西亚的佛教大体上可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两大体系。北传佛教主要流传着「大乘佛教」或「菩薩乘佛教」,其经典来源于古印度雅语梵文(Sanskrit)语系佛经以及西域文字佛经。北传佛教按其经典语言体系又可以分为汉语系佛教和藏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又称「藏传佛教」、「藏蒙佛教」,俗称「喇嘛教」。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或可称为「声闻乘佛教」,也即讹称的「小乘佛教」。南传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虽然南北传承的体系一样被公认为佛教的主流,但基于各自传承所依据的经典不同,所以大马不同佛教传承的僧众也展现了不同的风貌与特征如一些戒律的受持与袈裟的区分,各传承的信众也都有各自的护僧方式。对于这些佛教体系之间的差异都不在此指南的范围,以下只是以南传佛教巴利语系的经律为依据。

在大马常见的南传僧众大致上可分为泰国的大宗派和法相应派;斯里兰卡的暹罗派、阿马拉補勒派和拉曼雅派;緬甸的都丹马派、水金派和德瓦拉派。南传佛教國家的僧团內部虽然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別,但这些派別在戒律、经典、教法等诸多方面并无分歧,依然以巴利经典为根据,仅是在剃眉、持傘、通披、偏袒、诵经音调与袈裟的颜色等等细节方面存在着一些微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