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布施给个人的功德是永远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的。』
《中部 • 施分别经》(M.III.iv.12 Dakkhiõāvibhanga Sutta)
致世界上所有曾经在过去布施过僧团的善人们、正在布施给僧团的善人们以及将在未来布施给僧团的善人们:
请大家为自己所做的布施生起无限的欢喜心,因为大家正在布施给世间最无上的福田 ━ 僧团,是大家应当虔诚礼敬、欢迎、布施供养及合十顶礼的。
愿大家的供养是具足六种素质的,
即布施者的三种素质:布施者在布施前充满欢喜;布施者正在布施时充满欢喜;已经布施后也充满欢喜。
和受施者的三种素质:受施者已经远离贪爱,或正在努力断除贪爱; 受施者已经远离嗔恨,或正在努力断除嗔恨;
受施者已经远离无明,或正在努力断除无明。
如果一项布施或供养具足此六种素质的话,它将会带来无量与崇高的果报。以六种素质所行的供养,其功德的巨大数量是不容易掌握的,只能以不可估计的、无量来计算,就如大海洋中之水不容易被衡量,我们不能说:“大海洋中的水有这么多桶、有几百桶的水、有几千桶的水,有几十万桶的水”一样,大海洋的水只能以不可估计、无量来计算。同样的,以六种素质所行的布施供养之功德也是难以衡量,其巨大数量真的只能以不可估计、无量来计算。
愿大家所做的布施都是与无贪alobha、无嗔adosa、无痴(慧根paññindriya)三种善心所[1]相应的殊胜善业;
无贪是布施时清净无染的心,一颗不期待受施者的任何回报与帮助的心;
无嗔是对僧团无比的恭敬心和欢喜心;
无痴是对佛、法、僧三宝和业力法则(因果业报) 皆有充分且不摇动的信心,所做的善举只是为了累积善业,累积菩提道的资粮。
大多数的布施者在布施时的心所只有与无贪和无嗔的善心所相应,而没有与慧根相应的,因为许多布施者在布施时不会去想他 (她) 所做的一切,无论善业或恶业都是能带来果报的。业力是通一切有情,无论是圣者或是凡夫、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宗教信仰、无论一个人相不相信业力的法则、也不管一个人期待或不期待有什么果报,只要一造业,无论是善恶,一定都会带来果报,因为这是宇宙永恒不变的法则,就像一颗种子被种下后,当遇上因缘具足时,肯定会发芽结果的道理一样。如果他(她) 在布施行善时并没有这样的如理思维,那么,在他 (她) 布施行善时那一刻的心是属于与智不相应的欲界善心[2] ,即缺少慧心所,只有无贪和无嗔的美心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心citta、心所cetasika、色rūpa与涅盘Nibbāna是四种存在于这宇宙间的究竟法。究竟法是基于它们各自的自性sabhāva而最终存在、已经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之法。心所是与心同时发生的名法(精神现象),心所通过执行个别专有的作用来协助心全面的识知目标。心所必须与心一起生起灭去,缘取一样的目标,它们的关系犹如国王与大臣一样必须互相依赖来执行任务。
[2] 有8种欲界善心,4种与智相应的心和4种与智不相应的心。与智相应的心是具有无贪、无嗔与无痴的三善因,与智不相应的心则只有无贪与无嗔,而没有无痴的二善因,这些心都能送出投生欲界善趣的8大欲界果报心。
如果一个人在布施时的心所只有与无贪和无嗔相应,而没有与慧根相应时,那么以后这个善的果报成熟时,这个善业并不会为受报者带来智慧,因为导致投生为人或天人时的结生心[3]是不具有慧根的美心所,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当一个人因为过去的善业令他(她) 现在享有大福报时,如果没有智慧来作引导,他 (她) 就更容易滥用权力和财富来使自己过度的放纵欲乐,乃至为自己的愚痴造下大恶业,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如历史中也常记载的,为人类文明带来浩劫、战争和灾难的独裁者、暴君和野心家,他们存在于世间只是为人们带来痛苦和破坏,这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做善业时的心所没有与智慧(无痴)相应之故,或者虽然有与智慧相应但在做善业时前后的心态是低劣的,而当这善业的果报成熟时导致投生为二因者duhetuka [4] 。一个有智慧又有大福报的三因者tihetuka会好好利用他(她) 的权力和财富来利益众生,为自己累积菩提道资粮的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如佛陀时代杰出的在家圣弟子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a和维沙卡Visakha一样。
愿大家在行善布施时、对三宝及因果业报有充分的信心,同时修习三轮体空:思维没有一个 ‘我’ 在行布施,没有被布施的东西,也没有接受布施的人,因为一切事物只是一堆名法(精神现象)和色法(物质现象)组成而已 。只有具足了无贪、无嗔、无痴三因的殊胜布施才能带布施者朝向苦灭之道。
还有不要忘记回向功德,与一切众生分享。谨以此供养僧团的功德,以及无论现在或于是过去所作之功德,回向给我们历代以来的父母亲、师长、有戒德的贤者、善知识、恩人、所有的亲戚朋友、所有已逝的亲属朋友、所有天神、所有佛教的护法神、我们的守护神、家里的守护神、寺院的守护神、这区域的守护神、世界的守护神、所有鬼道众生及一切众生分享。 愿所有众生接受并随喜一切功德,愿他们都快乐健康、平安幸福、胜吉祥、远离一切痛苦和危难。
分享或回向功德本身就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善业,就如一个火焰不会因点燃其他油灯而减损其亮度,因此当其他人受邀随喜功德时,功德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就好像当我们处于原本只有一把火焰亮度的室里时,我们将室内唯一的一把火焰点燃其他周围的灯芯,室内反而变得更明亮的道理一样。同样的,分享功德就像我们在点亮他人善的心灯,我们可以想像到整个世界乃至宇宙也会因为我们的分享与回向功德而变得更灿烂光辉,是不是多么殊胜的事呢?
无论大家在未来成就何种菩提(正等觉、巴支咖菩提、上首弟子菩提、大弟子菩提或普通弟子菩提,依照个人的愿力) ,愿大家所做的一切功德,都成为菩提道上的资粮。愿大家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回向功德、 随喜功德、听闻佛法、弘扬正法、正直己见之福业都能成为大家早日证悟涅盘的助缘。
SĀDHU! SĀDHU! SĀDHU!
参考数据:
1.中部•第142施分别经、增支部•六集•天品•第37经,《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2.《布施之道》(无上的布施) 缅甸帕奥禅师讲述 能融法师译。
3.《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菩提比库英篇 寻法比库中译。
4.《摄阿毗达摩议论》阿耨楼陀著 叶均译,Sayalay Susila讲。
5.第23故事— 金褛衣的布施,《阿含经故事选》庄春洪编著。
6.《礼敬逝者》奥智达比库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欲界8大善心所产生出来的欲界果报心都能在有情死亡后投生的那一刻执行结生作用,叫着结生心patisandhicitta,因为它把新的一生与前世连接起来。欲界果报心执行结生作用只是在一生中出现一次,即在投生的那一刹那。
[4] 就像复印的原理一样,影印本的素质绝对不可能会超过原装本的素质;三善因的欲界善心能产生出三因或二因的欲界果报心,而二善因的欲界善心只能产生出二因或无因的欲界果报心,依造业者在造业时的心力和心态而定。在造善业时的心力特别强盛(如造善业时的前中后都充满无比的欢喜),清净无染、又具因果业报思维的心是肯定能产生殊胜三善因的善果报心,只有具足殊胜的三善因结生心的梵天人、欲界天人或人类才能证得禅那、证悟圣道圣果与涅盘。在造善业的前后,如果内心受到烦恼污染,如自赞自许、贬低他人、行善后懊悔等等就将导致该善业的素质降为低劣。低劣的三善因善业及殊胜的二善因善业只能产生二因的结生,二善因结生心的天人或人类是不可能在当生证得任何禅那、证悟圣道圣果与涅盘的,因为在其结生心不具有慧根故。低劣的二善因善业只能产生无因的结生,如先天耳聋、残废、智障、痴疯,以及中性、双性与无性人。虽然低劣的二善因善业能够投生为人,但他们的结生心都是无因的(既没有无贪、无嗔与无痴的美心所)。无因的结生心既软弱又不稳固,不能产生出健全的眼根、耳根、性根等,而其残缺则早已潜伏在引致投生为人的业。所有恶趣众生的结生心也肯定是无因的。
站在同一阵线的南北传承弟子们,在学想:对于每个爱护佛教、维护圣贤僧众的佛弟子们都不愿意看见不法之徒假冒出家人身份或以佛教名义进行不法勾当的丑闻一再响亮于诸报端,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讥讽与笑话 ,同意吗?站在因果业力的宇宙法则上,我们的确悲悯这些严重造孽的不法之徒,为了只是区区短暂的利益蒙眼而为自己带来更长远的不幸与痛苦 ;既使他们今生不被现有的法律制裁,也难逃业力法规的惩罚。对于他们不爱惜自己的举止,除了感到遗憾与悲悯之外,身为佛弟子的我们也应当尽能力向大众传播如何辨别真假出家人的讯息,让他们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借佛门造孽。若当一个出家人真的是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社会民众皆晓得出家人的戒律与托钵的真实涵义,当假出家人根本就是无利可图的“行业”,难道会有人要假冒敛财吗?
通常南传假出家人是由泰国人,他们以游客身份入境后就在大马‘淘金’,以正在为立于泰国某处的佛庙、佛像等召募建筑经费的理由沿街向民众搜刮义款。不过慈悲的北传贤者善友们,如果您们有机缘遇到真正在托钵乞食的南传出家人,愿您们也不要错失种福田的好良机哦,供养出家人食物或如法必需品,为您们的道业上累积殊胜的菩提资粮与往生净土的助缘。对于有关南传戒律允许的供养方式欢迎参考上述的指南。Sādhu sādhu sādhu。
不同佛教传承的真假标准也当然不同,希望日后也有北传佛教的贤者善知识为大众指点和传达如何辨别真假的北传出家人的讯息(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假出家人),由泰国与中国‘入口’的假出家人的确让大马佛教界伤脑筋 。让南北传佛教的弟子们共同携手向‘假托钵,真要钱’的伪僧伽说:“不”,捍卫佛教尊严与形象,是我们四众弟子的责任。
在学文疏才浅,尚在学习当中,如果这篇指南有出现疏漏不足之处与错误的地方请诸智者善友们不吝啬给于指教与补充,感恩。